缕缕茶香,氤氲着哲思与诗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作为我国重点茶区,福建、云南等地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涉茶人口众多。千百年来,茶深深融入当地百姓日常生活,成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该优势,近年来,各地深耕茶文化领域,通过挖掘保护茶文化资源,集聚发展做强茶产业。
挖掘茶文化体验市场潜力
丰富多样的传统制茶技艺,是福建茶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传承保护重点。近年来,福建建立“国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加强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保护与创新运用。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有6个项目在列。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现拥有与茶相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29项,在全国产茶省份中位居首位。
全力保护厚重茶遗产。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南平建瓯市,作为400多年御贡茶史的见证,这里也是我国唯一的国保级涉茶遗址。2021年,建瓯市为北苑贡茶重点文物(重要遗址)投保4亿元,聘请考古专家组团开展考古调查。2022年,北苑御焙考古遗址公园被福建省文物局公布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这是福建省挖掘保护茶文化资源的一个缩影。“我们鼓励茶叶主产区收集整理当地茶史、茶俗、茶技等茶文化相关资料、遗存,积极编纂地方茶志,修缮保护茶文化遗址,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批茶文化成果。”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林德福说。
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龙岩永福台品樱花茶园,一树树樱花竞放。行走在万亩茶园中,茶绿樱红交相呼应,游客行在画中,感受双份浪漫。凭借高“颜值”,永福樱花茶园已成为火爆出圈的拍照打卡地。该茶园负责人谢东庆介绍,樱花盛时平均每天有2万至3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是福建创新发展茶文化的重要抓手。武夷山是万里茶道起点,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我们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新业态,武夷茶文化已成为文旅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说。
福建瞄准“茶旅+”,鼓励各地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茶文化,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旅游、茶事修学游等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体验项目不断推陈出新,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茶山变金山。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全顺介绍,福建将进一步挖掘茶文化体验、研修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潜力,进一步研发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拓展茶旅融合业态。
近年来,“闽茶海丝行”活动已成为传播福建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的品牌项目。2016年以来,福建共举办境外闽茶专场推介会20场,设立“闽茶文化推广中心”16个,在推动全省茶叶出口增长的同时,持续宣传“茶和世界共享发展”理念。
非遗保护走向利用发展新阶段
以茶看中国,云南茶非遗风景独好,近年来,云南省通过以茶与生活的融合性,茶技艺、茶俗的多样性,促进云南茶文化发扬光大。云南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24项。其中,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贡茶)制作技艺、大益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等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回龙茶制作技艺、普洱祭茶祖习俗等省级项目18项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之相关的茶器、茶歌等文化表现形式纷繁多样,彰显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
古往,通过茶马古道,云南的一片小小叶子走向世界各地;今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茶文化远播,促进了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
5月底,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茶文化专题培训。课堂上,有关非遗保护、传播、营销的知识精彩纷呈;课堂外,斗茶、品茶,茶香、歌声共同绘就质朴、活力的云南非遗传承人新面貌,从60后到00后,他们因茶相识、因传承相聚、因热爱相知。
在云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省级、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上百人,约有上千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传承工作。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春兰说:“我是德昂族,我们是茶的子孙、古老的茶农。我的父亲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父亲教会了我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我要把它传承好”;宜良宝洪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庆松说:“我的师傅88岁了,学艺先做人,我们这一代要继承好师傅教给我的做人、做茶道理”;底圩姑娘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陆秀英拿着包装竹筒介绍:“我们底圩姑娘茶有三香——茶香、竹香、糯米香”;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揣丽萍在展示茶技艺的同时表示,“我们要将中国茶推广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喝到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非遗保护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工作开展20多年,已经走向了利用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在保护好的同时,让一片叶子成就产业大文章,是管理者、传承人、保护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云南茶非遗产业要写就保护第一、生态和谐、文化共富、乡村振兴、民族筑牢、文化互鉴的大文章,联动社会全要素,赋能产业发展;云南非遗茶产业要走出一条“审美再造、功能重构、设计赋能、品牌跨界、IP缔造”的新路,从粗放型产业逐步向集约型产业发展,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传承传统制茶技艺
湖北恩施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自唐代起就是著名的贡茶产区,宜红茶的核心产地。历史名茶真香茗、容美茶、雾洞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唐崖土司茶等驰名中外;当代名茶利川工夫红茶、鹤峰茶、来凤藤茶等香飘四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旗介绍,恩施玉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茶,它的生产工艺保留着自汉魏以来古老的蒸汽杀青技艺,“蒸出来的才叫恩施玉露,大部分绿茶是炒青茶,玉露茶比较典型的工艺环节是蒸汽杀青。从制作工艺来说,一般绿茶要经过4道工序,恩施玉露重要工序有12道。蒸汽杀青这一技艺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最完整地保留茶叶中富含的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营养价值来讲,‘蒸青’也是最科学、最优化的一种加工方式”。
张文旗介绍说,自古以来“蒸青”就是恩施玉露独有的制茶工艺。清代恩施玉露已成中国名茶,张之洞与辜鸿铭对此茶十分钟爱。“中国的茶叶远销日本以后,日本一直保留蒸青的工艺,而且日本顶级的茶叶就叫玉露,写法和我们的玉露两个字一模一样。”
恩施玉露曾一度销声匿迹,张文旗觉得,“曾经那么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产业价值的一款古茶,如果不把它的制作技艺恢复出来,后世年轻人可能听都没听说过,更不可能把它发扬光大”。
张文旗遍寻制作恩施玉露的老人,为他们提供条件恢复恩施玉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使地道的恩施玉露重出江湖。然后又花了三四年时间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研发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现恩施玉露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加工。2008年,张文旗投资1600万元开发定制了适合恩施玉露的加工设备,使恩施玉露的人均日生产能力比过去提高了50倍,恩施玉露生产进入标准化、规模化、连续化时代。同年7月,恩施玉露被评定为“湖北第一历史名茶”。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恩施玉露成为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更是频频现身国际舞台,成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载体。
来源 | 中国食品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